鸭跖草与饭包草
鸭跖草是常见的杂草,也是一位进入中国药典的药材。
还有一个饭包草,也很常见,药材中常常会有混淆的情况。
有文献研究,发现饭包草与鸭跖草有一些成分不太一样,但药典检测是测浸出物,所以并不能检测出来。
关于药材的鉴别,我们可以看安同学的文章:
在长沙遇见鸭跖草,在北京遇见饭包草。
两个从原植物上,还是很好辨认的,我们一起了解一下。
鸭跖草(Commelina communis)来自于鸭跖草科,鸭跖草属。俗名淡竹叶、竹叶菜、鸭趾草、挂梁青、鸭儿草、竹芹菜。
一年生披散草本,茎匍匐生根,多分枝,。总苞片佛焰苞状,展开后为心形。
产云南、四川、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。常见,生于湿地。越南、朝鲜、日本、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,模式标本采自北美。
药用,为消肿利尿、清热解毒之良药,此外对麦粒肿、咽炎、扁桃腺炎、宫颈糜烂、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。
饭包草(Commelina benghalensis)来自于鸭跖草科鸭跖草属。
俗名圆叶鸭跖草、狼叶鸭跖草、竹叶菜、火柴头。
【基源】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(Commelina communis L.)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晒干。
【浸出物】照水溶性热浸法测定,不得少于16.0%。
【炮制】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淡,寒。归肺、胃、小肠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泻火,解毒,利水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热,热病烦渴,咽喉肿痛,水肿尿少,热淋涩痛,痈肿疔毒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15~30g。外用适量。
【贮藏】置通风干燥处,防霉。
鸭跖草与饭包草乙酸乙醋提取部分的TLC图谱中,斑点的数目、颜色均有区别。
鸭跖草具有2-3个明显的棕褐色斑点,而饭包草在相应位置上则为亮蓝紫色斑点。
二者的紫外吸收光谱也不完全相同。
鸭跖草为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(Commelina communis L.)的全草。
鸭跖草性寒、味甘、淡,归肺、胃、小肠经,具有行水、清热、凉血、解毒的功效。
主治寒热瘴疟、痰饮疔肿、水肿尿少、高热不退、尿血、血崩、热痢、咽喉肿痛、痈疽等症。
有研究者在鸭跖草及其变种中,发现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,该成分具有α-糖苷酶抑制活性作用。
α-葡萄糖苷酶抑制剂,具有抑制α-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,对于抑制血糖升高具有重要作用。
取鸭跖草30g,连翘15g,银花10g,板蓝根10g,桔梗10g,甘草10g。
用水浸泡2h,再用文火煮沸服之,每日1剂,对预防和全面缓解感冒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。
思考:感冒分寒热,上述配方,全是寒凉的药材,并不适合冷感冒。
临床常见辩证分型有胃寒、胃热、伤食、痰浊4型,本症多见于女性.
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,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,偏于胃热的,取鸭跖草全草120g煎剂治疗,效果明显。
鸭跖草味甘、淡、性寒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行水之功效,对于因盛夏高温所致的痱子具有较好的治疗功效。
同时因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,能够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八连球菌、链球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等,可以防止搔抓痱子引起感染。
用鸭跖草鲜品一把,洗净揉碎煎沸后用药液频频洗浴,1日数次,痱子即可退去,并可预防热疖。
思考:鸭跖草主要是寒凉药治热病,有点像淡竹叶。
声明
医家讲求“辨证施治”,人人“证”皆不同。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,不构成用药建议,如有需求,请谨遵医嘱。
图片
植物游记所使用图片,除标注来源外,均系作者原创,
如有图片需求,可与作者联系购买。
隔壁公众号“相约本草”有大量药材图片,也可购买。
联系人:13072583732。
参考文献
(1)中药鸭跖草的研究进展 王兴业 李剑勇 李冰 杨亚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
(2)中国植物志
(3)中国药典